3d打印的发展趋势,东莞3d打印。目前,我国3D打印还没有大规模的市场应用。制约大规模工业化的原因是印刷速度慢,成本高。随着技术的进步,局部区域已经用于盈亏平衡点,在接下来的几年中,3D打印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突发。
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,我国在附加制造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论文和专利排在世界前列。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进展。工业发展已从概念引进期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,应用领域不断拓宽,生态系统初步形成。然而,存在一系列约束。
据有关统计: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,2017年全球3D打印市场将达到73亿美元;据IDC预测,2020年全球3D打印产值将达到289亿美元。全球3D印刷行业有望在未来十年中保持高速发展。
但是,世界上大多数主流的3D打印公司都位于发达国家,没有中国公司的存在。而中国在全球3D印刷市场中的份额远远落后于美国。中国的3D打印制造商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。在这个技术壁垒高、护城河深的行业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中美发展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,它是行业的不同生命周期。在欧美,3D打印行业已不再是一个特别新兴的行业,一直处于“S”曲线模型的第二阶段——增长阶段,随着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出现,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以成熟。尽管不能实现标准的批量生产,但是它能够帮助传统工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某些行业的棘手问题,缩短和省略一些中间环节。在我国,3D打印产业是一个全新的产业,属于探索与发展的时期。技术沉淀和市场感知都处于初级阶段。
二是专业储备不足。欧美从事3D打印行业的人才较多,结构较为完整。管理人员、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分类储备更为详细。国内反视人才储备相对薄弱,许多高校还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,一位国内知名3D印刷公司高管表示:“我们的筛选人才只能通过3D印刷边缘行业,如半导体制造。””
第三,资本市场的预期差异。欧美资本市场对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巨大,投资时间长,近年来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投资。国内3D打印行业仍处于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,投资后的短期回报影响了资本市场对整个行业的判断和预测。
然而,国内市场的未来潜力仍然很大。现阶段,我国仍处于技术储备期,但随着技术和产品的升级,在教育、娱乐、动画、个性化医疗等领域对3D打印的需求将激增。
5G的登陆也将促进行业的3D打印技术的应用。Uniz创始人李厚民博士说:“5G将带来产业结构和规则的变化。随着市场变化、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和生产成本的降低,灵活的生产正在迅速发展。传统生产线的批量生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化。3D打印将从客户、人力、库存和质量四个方面带来显著的改进。”